文 | 万物科普
前言
2023年,我国照旧稳坐环球第二大经济体宝座,环球五百强企业数量也照旧名列榜首。
据了解,2023年我国环球五百强企业数高达,不只全年
国际消费总值超126万亿元,
甚至对环球经济增长奉献率还。
换句话来说,
我国目前仍是环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但你知道吗?期间往前拨30年,在初次环球五百强企业的评选中,我国仅有三家企业上榜。
从3家到142家,环球五百强企业是如何启动大洗牌的?我国企业又是如何优化的?
“环球五百强”
环球五百强企业置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待问及它评选的关系疑问时,预计有很多人都不太分明。
其实,最早的环球五百强企业评选可以追溯到1955年,不过由于过后时代的影响,五百强榜单简直被美国企业横扫。
所以,这份榜单谢环球上的抵赖度并没有构想中的广。
直到
1995年
,《财产》杂志初次发布了环球范畴内的,涵盖各行各业的综合榜单之后,环球五百强企业的排行榜才真正意义上获取了环球的认可。
而且从1995年至今,《财产》杂志每年都会依据上一年环球范畴内企业的业绩目的来启动评选。
许是受20世纪50年代的理念影响,环球五百强企业评选所决定的业绩目的,更多的是,并重于对企业规模的考量,而非实践的净盈利才干。
所以这也就是为何很多业内人士
称“环球五百强”应改名为“环球五百大”,
由于
它反映的更多的是“大”而非“强”。
不过,虽然靠营业支出排名让榜单的威望性遭到必定的质疑,但我们也得抵赖:
这种排名模式不只能在必定水平上反映出某个国度的经济体量,也能反映出这个国度的行业规划,甚至也能进而看出该国的经济结构特征。
便捷来说,假设一个国度进出环球五百强的数量多,就示意出这个国度有必定的经济体量,再经过剖析这些企业的类型,大略率也就能剖析出行业规划,进而经济结构特征也能因此而剖析个八九不离十。
所以,在必定程渡过去看,一个国度环球五百强企业数量越多,也就标明这个国度的经济实力越雄厚。
这也是为何环球五百强榜单能成为目前环球上最有影响力、且最受注重的排行榜。
了解完了什么是环球五百强,我们再说回环球五百强的初次评选。
初次环球五百强评选,我国企业成主角
从《财产》杂志在1995年发布的榜单来看,美国有151家企业上榜,日本则以149家位列第二,而我国仅仅只要3家上榜。
不过,这也是预料之内的结果。
要知道,美国得益于两次环球大战,不只完成防止了抗争关于外乡的涉及,还趁机发售武器
大发抗争财
。
在取得巨量的资金积攒后,美国又开局鼎力开展经济,在
二战完结后,构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环球经济体系。
紧接着
先后把美元和黄金石油挂钩,
逐渐构成了以美元为撑持的金融帝国。
为了继续坚持经济的蓬勃开展,美国引领了第三次工业反派,也就是信息技术反派。
也正是由于美国经济的步步为营,才使美国GDP可以坚持一百多年的不败战绩。
日本雷同如此,虽说作为二战的重要毒瘤,而且在二战完结后国际经济简直被彻底瓦解,但由于攀上了美国。
得益于美国的鼎力允许,日本经济开局了飞速开展期间,上世纪70年代日本曾经超越了传统的欧美经济强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反观我国,由于各方面要素的影响,1995年经济总量只要7300亿美元,仅占环球经济总量的。
这也难怪为何在初次环球五百强企业评选中,我国只要三家企业上榜了。
不过,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在经过二十余年的开展后,我国在2020年一跃成为环球五百强排行榜榜首,第一次性领跑环球。
而且在最新发布的2023年环球五百强企业排行榜上,我国以142家企业的相对长处,继续稳居环球第一。
从“3”到“142”的逆袭
革新放开之后,我国也找到了适宜自己的经济开展路线。
理想证实,虽然环球经济格式在不时出现变动,我国自从找到适宜自己的路线之后,经济一路下降。
在2012年的时刻,谢环球五百强企业数量上,我国初次赶超日本,
位居环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取得初步胜利之后,我国企业并没有停下行进的脚步,在2020年终次跃居榜一超越常年霸榜的美国,成为环球五百强的榜首。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最早的五百强企业简直全是国企,比如中石化、中粮和中国银行。
但经过数十年的开展之后,一些大型的低劣民企,也成了榜上的“常客”,比如说腾讯、华为等等。
这也再次证实了我国路线的优越性,以及指导的正确性。
结语
从1995年终次发布环球五百强企业以来,我国上榜企业从3家增长到了目前的142家,短短的二十余年翻了47倍。
置信在未来我国上榜的企业能越来越多,同时也能更注重企业的开展的品质,把握更多的外围技术。
对此,大家有何认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20年前世界500强,美国179家,中国仅10家,如今呢?
如今中国的经济正在迅猛发展,再加上中国人自信心越来越强,连带着中国本土企业也越做越好,成为了我们国人昂首挺胸的一大资本。
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粮食总产量也跃居世界第一。
而就在2000年世界500强的企业中,美国有179家,日本107家,中国却仅有10家企业上榜,那么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现在企业发展情况究竟怎样呢?
2000年中国仅10家企业登榜
从现有的公开资料可以看出,2000年之前,中国的经济一直居于落后的地位,企业的发展也处于劣势,与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相比,中国能拿得出手的大企业并不多,很多核心的东西都依赖进口,自主能力并不高。
一直以来,《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都被认为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能登上这本杂志的企业大都是行业里的龙头企业,代表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在2000年,著名杂志《财富》公布了一张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在这500家企业中,美国独占179家,位居世界第一,足以见得当时美国经济有多么强大,不得不说,在2000年之前,美国还呈现出一家独大的权势与地位。
作为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值双第一的国家,当时美国的通用公司以1765亿美元位居榜单首位,沃尔玛、埃克森美孚、福特汽车紧跟其后,这说明美国汽车制作业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远远地甩开了其他国家。
在美国之后,日本凭借上榜的107家企业位居第二,其中包括三井、三菱、丰田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足迹遍布日本,涉及到各个行业。
当时的日本经历了制造业快速发展后,在综合国力上已经与很多国家拉开了差距。相比较实力强横的美国和日本来说,中国明显有些落后,在2000年的榜单上,中国上榜的企业仅有10家,其中还包括中国台湾的一家大企业。
中国大陆上榜的企业包括四大国有银行、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电力、中粮和中化集团。在这张榜单上,中国四大国有银行首次跻进世界500强。
中国企业迅猛发展
在《财富》杂志公开世界500强企业的榜单后,中国人心中升起了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各行各业抓住一切机会拼尽全力发展自身,努力引进创新型人才,力争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
为了让这些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帮助这些顽强拼搏的企业,以便这些企业能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到了2006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十年超越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
2018年,美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全国经济状态不容乐观,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经济的衰败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一年里,中国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威胁,经历了大地震的重创,但我们依旧挺住了,完美地举办了奥运会,当鸟巢的灯光亮起时,中国让世界看到了自身的发展与蓬勃向上的力量。
在这一年里,美国不少企业没能顶住压力纷纷宣布破产,美国的百姓们也处于恐慌中,即使到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没有完全消除。
但反观中国,我们的企业迎难而上,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最终迎来了转机,完成了蜕变。
2020年,《财富》杂志公布了新一期世界500强榜单,在这期榜单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大陆的企业开始强势发力。
已经有124家企业登上全球500强榜单,再加上中国台湾的9家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就占据133家,一举超过了美国和日本,这份榜单强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
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见证了美国和日本几大行业巨头的陨落,同样也看到了中国的企业如新星般冉冉升起,我们的飞速发展让世界震撼。
实际上,在2019年的榜单中,中国上榜的企业数量就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日本。
央企扮演着重要作用
从2000年到2020年,在这短短的二十年里,中国世界500强企业就从当初的10家升至124家,中国企业实现了质和量的飞跃。
在入选的一百多家企业里,国有企业仍然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上榜的国有企业高达数十家,世界500强榜单前十中也有他们的身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企业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为广大老百姓服务,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为有了中国电力,贫困山区也能用上电灯;因为有了中国邮政,偏远乡村也能在家门口收到快递。
当然,除了国有企业外,还有很多企业也登上了世界500强企业的榜单,其中就包括京东、阿里巴巴、美的、格力等集团,他们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中国的伟大变革与发展,我们的生活与他们息息相关。
民营企业在这20年里也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在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上,发布了中国500强民营企业的榜单,在这张榜单上华为公司以超高收入遥遥领先,成为了百姓心中信得过的好品牌。
时代在变化,中国也在不断发展,如今我们日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逐渐掌握了话语权和自主权,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他们正处在很好的发展阶段。
如今老百姓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越来越强,新兴产业也迎来了发展时机。
当然,中国企业的崛起对发达国家来说也是一种强大的威胁,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开始打压中国的企业,但他们的打压从不会让我们倒下,只会让我们更加团结、一致对外,中国企业也应稳定军心,不断鞭策自己,力争掌握核心科技。
东芝集团挥泪大甩卖,美的接手后却起死回生,是经营方法的问题吗?
曾几何时,日本制造也曾创下一段辉煌的 历史 ,尤其是物美价廉的日本家电,成为日本人引以为傲的资本。
当时,日本的家电产业风靡中国、美国、欧洲,在全球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也成为不少中国企业模范和学习的对象。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本制造已经走上了下坡路,甚至走到了要靠中国企业“养活”的地步。
140年老牌日企忍痛割肉,中国企业500亿日元接手! 拥有140年 历史 的东芝,就是日本企业衰落的“代表”。
这家公司被爆出在2008年以后持续地做假账,让企业凭空多出了1518亿日元的利润,连续三任社长因为这个问题被迫辞职。
这两年,东芝一直在裁员和破产到的边缘试探,对于旗下持续亏损的业务也只能“忍痛割肉”。
据统计,东芝先是以150亿英镑出售了英国的核电资产 ,又在2018年1月以46亿美元卖掉旗下的西屋电气,甚至还打算将旗下美国液化天然气(LNG)业务出售给中国新奥能源,至于旗下的家用电器业务,则卖给了中国的美的集团。
2016年3月,美的宣布以537 亿日元(约合 4.73 亿美元)收购东芝所持白色家电业务80.1%股权,获得了东芝品牌 40 年全球授权、超过5000项家电相关专利、在日本和中国的市场和制造基地、以及东芝家电约250亿日元的债务。
精明的日本人没有想到,中资“救活”了东芝家电! 东芝集团挥泪大甩卖,美的接手其家电业务是不是“捡了个大便宜”呢?在当时看来并不是这样,精明的日本人卖掉的都是持续亏损、没有前景的业务,其核心业务如半导体等是给多少钱都不会卖的;而好心“接盘”其家电业务的中国企业,被他们看成了人傻钱多的“冤大头”。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被中国收购后的东芝家电竟然“起死回生”了。
其营业收入2017财年达到2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7亿元)左右,比处于东芝旗下的2015财年增加了5成,还在2018财年成功地扭亏为盈。
而且,该公司通过充分利用美的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开始转守为攻。
除了在中国和泰国的自主工厂制造的家电之外,在泰国,仅2018年下半年就推出了30多款产品;在印度,预计将2020年在建设新工厂,并在今后5年里投资计超过200亿日元(东芝家电在2012年从撤离印度市场)。
很明显,当初将东芝家电无情甩卖的日本人打错了算盘,果断接手的中国企业赚大了! 那些被中国救活的日本企业,13亿人市场功不可没! 风水轮流转,这些年被中国“救活”的日本品牌并不止东芝家电一家。
2005年,陷入经营破产的高尔夫球杆厂商本间高尔夫在中国企业“收入囊中”,目前已经走上了复苏的轨道。
其销售额在截至2017财年的最近4年里增长了70%,日本首相访问美国送给美国总统的球杆也正是这家公司出品。
还有,继承三洋电机白色家电业务的AQUA于2012年被收入海尔集团旗下,数年后就实现了扭为盈。
另外,被苏宁云商收购的日本大型免税店连锁LAOX(乐购仕)、被山东如意 科技 集团纳入麾下的日本老牌服装企业瑞纳(Renown)、被联想并购的日本公司NEC,都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逐步走向“复活”。
为什么东芝家电等日本企业在获得中资注血之后能迅速复活,而过去一直在破产边缘挣扎呢?这主要得益于中国13亿人的巨大市场、以及远超日本的经济实力。
对实力不断增强的中国企业来说,能够“借机”吸收日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熟练的劳动者,同样能获益巨大!美的只控股东芝集团的白电资产,特别看重的是领先全球的冰箱技术,接手后,东芝依然是独立运营,在生产工艺和技术上,美的只有学习的份,完全帮不上忙,美的能让东芝起死回生,只能是经营理念和销售模式的改变。
美的接手时,东芝冰箱只有601/595/495三个型号,算上不同颜色有只有七款,大都是金属拉丝门,三款型号功能差不多,主要是容积和能效拉开价格差,也就是说495这款只有三级能效的。
美的就提出,所有能效必须一级,可以减少功能拉开价差,东芝觉得减少的功能都是专利,都是东芝的代表,坚决不同意改变。
美的说你按我的要求生产一款我包销,东芝最后妥协说可以帮美的贴牌生产,不能打东芝牌。
这款就是美的603,东芝601的减配版,少了光离子杀菌除味、果蔬室雾化补水、快速解冻三个功能,保留极速制冰、热物直放和蔬菜冷冻、快速冰鲜等,材料和工艺不变,价格便宜了6-7千,半年不到,美的603供不应求,东芝不肯再生产了。
最终双方达成共识,按市场需求生产,营销进美的体系,由美的全权负责。
目前东芝已经有近20款型号,每款只有一个颜色,全部是钢化玻璃面板,祥云金、绸缎金、樱纱金等颜色代表不同系列。
除了日式冰箱又增加了中国人喜欢的对开门、十字门、法式多门和意式多门。
现在大点的连锁卖场都有出样,南京这边乡镇五星也有一半左右出样的。
很多高档小区多的连锁门店,东芝销量能达到美的一半。
东芝冰箱近两年翻倍增长,扭亏为盈,我觉得就是靠美的经营。
并不是经营方法,而是经营理念和企业基础的问题。
回首1995年,当时世界500强榜单上有149家日本企业,三井更是多年蝉联500强第一,被国人视为无法超越的巨无霸。
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东芝,三洋等号称日本家电六巨头,横扫全世界的市场。
当时的国人眼里,日本电子产品,不但代表着时髦,还是品质的保障。
而到了2015年,只有54家日企登上了该榜单。
更让人意外的是,目前除了索尼、松下之外,其他公司的“日本制造”、“日本品牌”的背后,其实全是中国厂商。
2011年,海尔收购三洋在日本和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白电业务。
2015年,长虹收购了松下旗下三洋电视业务,获得“三洋”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电视品类独家使用权,并承接“三洋”品牌电视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2016年,日本夏普公司接受鸿海精密38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4.7亿元)注资,成为鸿海的子公司。
2016年7月,联想以约13亿元人民币(200亿日元)收购2011年成立的联想-NEC控股公司NEC90%的股份。
截止到目前,似乎只有索尼还在盈利的边缘,日本曾经辉煌一世的家电产业,已经不复存在。
日本的问题在哪呢?在于不会随时更替 日本人设计问题总是用非常完善的眼光去看,恨不得一眼看到底,把十年后事物都想到了。
所以力求精益求精,大量的时间用在设计研发。
大家想所谓的工匠精神,不就是把一个事物做到极致嘛?但是他忽视了时代,再往前走,压根不需要那么好的东西。
再好的东西也很快很容易被快速飞奔的时代抛弃。
比如手机,日本手机一直是很精品的,但设计时间却很久 你这边外形设计就花了大半年,华强北那边手机都上市两个版本了 你手机上市,那边已经更新换代两代了日本很难有中国这样小步快跑,不断更迭的思维 所以逐渐的被新时代拉下了 这是东芝集团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策略。
东芝本身为了发展,收购了核电技术虽领先,但有缺陷的美国西屋电气,遇上核电泄漏,导致损失惨重。
在核电被恐慌的背景下,卖出西屋为壮士断腕的止损策略。
卖出电视机、空调、冰箱这类家电业务,是为了聚焦于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
这类低端制造,竞争恶化,并不带来多少利润。
而中国大陆人力成本相对较低,质量要求不如日本严格,人口规模又大于日本10倍以上,因此美的、海尔或海信收购这方面的东芝产业,扭亏为盈完全可以理解。
东芝在核心元器件、数字储存、医疗设备等领域非常具有竞争力,仍领先于国际市场。
说中国经济大于日本,非常正常,人口面积都比日本打很多倍。
但说中国经济强于日本,酒有些夜郎自大了。
不只是东芝,我觉得可以引申为日本家电产业和国内家电产业的势力转换角色更加符合当下和题主的问题。
从我自己70后的眼光来看,从小以来,索尼,东芝,松下,三洋,乃至于德国的西门子。
这些品牌,在我们从小的记忆里,不仅仅是面子的荣耀,也是质量的保证,这点应该说三十年以来在我的头脑里根深蒂固。
比如我家15年装修的,空调是大金三菱,冰箱是西门子,洗衣机是松下的,抽油烟机是西门子的,电视四台是三星的,全屋的国外品牌,家里好像只有一个电饭煲是当初买一系列家电时的赠品是美的品牌,其他没有一样是国产品牌。
而现在今天的格局来看,国产品牌格力美的,的确有大举赶超国外品牌的趋势,这是为什么? 应该说,国外百年品牌家电企业,逐步在国内市场出现弱化趋势,不仅仅是东芝,其他国外品牌都是如此。
应该说,离开中国的市场,世界上任何一个品牌都不能叫完整,不能保持持续和高增长,这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到目前的体量和消费能力提升所决定的。
而为什么国外品牌并不是抛弃中国市场,但是却逐步处于下风? 以央视消费频道的内容转述,来回答这个问题。
央视的《消费新主张》我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我是偶然吃饭时看到,对我震撼挺大的。
第一,不同的肉类,可以分为冷藏和速冻,而冷藏的可以做到和鲜肉一样的,动物肉汁不流失,颜色不变样,口感保持鲜肉水准,而速冻的喜酒可以保持鲜肉的水准,而不是以往我们传统冰箱冷冻后硬邦邦的无法直接刀切和快速解冻后烹饪。
第二,是肉类和蔬菜果蔬放置在一个冷藏室,可以蔬菜果蔬保持保鲜,而肉类也保持保鲜,其原理是每个托盘下方都有传感器,可以检测出不同的物品给予不同的湿度和温度,以控制果蔬和肉类的保鲜时间。
就以这个案例为例,说明了什么? 日本品牌,典型的老化和传统,他们减持了三十年前的产品质量标准,日本国民和使用日本品牌的中国消费者也接受三十年前的冰箱质量标准。
而中国新产品标准是迎合最新的消费使用习惯和90后的懒人生活习惯,他们在产品研发方面,紧紧抓住了最新一代人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规律,对比进行了大量和新颖的产品功能开发,的确非常有震撼性,如果,现在我买冰箱,一定会选择这个功能的国产品牌而不是西门子。
因此,可以总结一下了,国外品牌,他们固守传统质量和产品标准,没有与时俱进,没有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饮食和烹饪习惯,没有迎合90后00后最新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尤其是,他们以国外的市场作为产品研发的出发点,没办法及时和准确地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做出产品和质量标准的改进和提升,对他们来说,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当中国这些新颖的产品在国内大量的使用逐步完善后出口到全球时,我相信,国外用户一定也会感到震撼和惊喜,一定也会选择功能化的中国家电放弃百年品牌的国外家电,这是功能和实用新颖所决定的。
以典型的惠而浦为例,惠而浦是百年的美国家电巨头,如今市场上,哪里看得到惠而浦的产品,有多少人知道这个百年美国品牌?东芝和松下索尼,他们也正在步这个后尘,迟早被中国的灵活,务实和紧跟90后00后的生活习惯和消费需求而于日俱进。
而他们还是传统的坚持和慢节奏,这在三十年前,是他们的巨大优势,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则是他们的巨大劣势。
再有一点90后和00后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对国外品牌没有美誉度的累积和认同感,他们可能更多地受到国内媒体和广告的影响,也必然更大地受到功能的需求影响而不是国外品牌的影响! 本人做工业品销售,接触深有感受。
说实在的,经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的反应速度。
就说家电消费品吧。
东芝这类的配件商往往都是日本的产品配件商。
最简单来说打个标签,日企都能给你弄出一套章程来。
现在国内企业都会要求箱子标签推二维码,民营企业很简单,客户要求什么,打什么就得了,从要求到完成,就一两天的事情。
而这些日企配件商呢?这个格式和现行品不一样,要重新委托专门公司设计,这个标签要重新买,一套流程下来,个把月过去了,最后说还要你加钱!当遇到产品设计变更的时候,反应速度可想而知了。
众所周知,终端消费品更新换代是很快的,传统日企这种反应慢的情况就导致了失败。
但不能否认,这种反应慢的制度,造就了品质的稳定,这也是为什么日本零配件市场一直在扩大的原因,可以说各类消费品,日本都在退出终端市场,转而做其配件市场。
但有个特例,就是日本松下。
日本松下还是很强的,为什么呢?就拿中国本土松下各个工厂来说,高层里面会有蛮多中国人。
中国人工作灵活。
再看看死掉的东芝,企业里别说关键岗位,就说中层领导的,连个班组长都,可能永远都是日本人,工作能灵活吗? 东芝被美的收购又迅速活过来也是这个原因:东芝有生产实力,但是没有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
和美的一拍即合。
要理解美的为什么能让东芝家电起死回生,首先要探究东芝家电业务为何会亏损。
东芝家电业务从2012年起至2015年上半年,在三年半的时间里累计亏损约147亿日元,亏损局面一直延续到2016年。
2016年3月,美的收购了东芝白色家电业务80.1%的股权,为当时面临困境的东芝注入新的“血液”。
东芝家电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架构臃肿、决策链条过长,导致经营效率较低,换句话说就是企业管理模式有问题。
这是日本企业的普遍弊端,积累数年,爆发时就一发不可收拾。
这种管理模式的普遍弊端和日本企业是由家族式经营发展而来有直接关系。
日本的不少大企业如东芝、松下、三菱等,最早都是由单个家族经营,而不是现代制的合伙企业。
家族经营的结果就是企业管理层更多考虑的是对上司负责,而不是为股东谋求利益。
企业中的内部关系盘根错节,管理人对市场需要什么产品不上心,更多得只是执行上司下达的命令。
因此,当2000年中期掀起家电智能化、互联网化的浪潮时,东芝完美错过转型,销量一路滑坡,经营出现亏损。
了解了东芝亏损的原因,我们再来看美的如何对症下药。
美的接手后,抓住一个关键,就是提升东芝家电业务的经营效率,详细分析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是将东芝的业务链条导入美的IT系统,提高供应链效率;二是将东芝家电的业务融入美的供应链,联合采购,降低零配件采购成本。
通过充分利用美的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开始转守为攻 三是将部分业务如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等进行独立核算,引入内部竞争,提升经营积极性; 四是协同营销系统,美的派人到东芝培训,细化营销内容,适应竞争激烈的家电市场,提升产品销量; 五是引入美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权利,赏罚分明;通过美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和中国充分的市场前景, 2017年东芝家电营收达到157亿元人民币,比处于东芝旗下的2015财年增加了50%,2018年就扭转了亏损的局面。
收购不到三年时间,东芝家电业务就在不少国外市场表现出色。
仅2018年下半年就在泰国推出了30多款产品;预计2020年在印度建设新工厂;(东芝家电在2012年从撤离印度市场);而在越南,东芝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电则已稳居越南市场第一的宝座。
精明的日本人在出售东芝集团家电业务的时候,没有想到美的能够 “救活”那些持续亏损、没有前景的业务。
真的应验了那句话,叫做三十年洒落、三十年河西。
做梦也没有想到,曾经风光无限的东芝,竟然沦落到大甩卖的境地。
我们并不是说企业只能永远好下去。
如果这样,也就难以有新企业诞生了。
但是,像东芝这样的世界知名企业,也会堕落,就有点想不通了,就觉得这个市场实在是太无情、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要知道,日本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大国,不仅产品质量好、影响大,企业的服务等也要明显好于其他国家的企业。
所以,日本的产品销售情况十分的好,不仅日本国内,在中国等其他国家与地区,销售状况也非常好。
特别是东芝,是具有140年 历史 的老牌企业。
也就短短的十来年时间,日本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就到了需要甩卖的时候了。
可见,这十多年来,世界 科技 水平发展是多么的快、多么地不可思议。
当然,出现这么多知名企业破产、倒闭、甩卖现象,与这十多年来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是分不开的。
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让很多原本还算活得不错的企业,都危机重重,内部矛盾集中爆发。
如东芝,竟然爆出了连续做假账的问题,还有什么可能不会发生呢? 所以,对中国同类企业,也珧不同类企业来说,一定要有危机意识、紧迫意识,一定不要被眼前的成功冲昏了头脑,以为自己永远不可战胜。
特别是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更要有危机感,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要有时刻面临深渊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观念。
因为,创新已经让所有企业头上都悬了一把剑,一把随时可能将企业拦腰砍截的剑。
美的能够救活东芝,也主要是借助于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而不是美的比东芝管理得更好。
东芝是穷人没有骨气,没有穷出个花样来,从而从内部入手,主动解决企业造假等方面的问题,真正重新站立起来。
作为一个 财经 工作者,我觉得东芝沦落到如此地步,实在令人扼腕叹息: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企业,也没有永不落的商业帝国。
作为东芝集团挥泪大甩卖也是很正常之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或法则,市场是无情的净化剂,不断让企业面世,也不断淘汰陈旧的企业。
所以东芝的沦落是很正常的。
至于美的接手后起死回生,是经营方法吗?我觉得不见得,其实原来东芝的经营方式或理念就已经不错了。
作为日本的优秀企业,东芝自有他一套成功的营销模式。
而美的接手后之所以能够成功出逃经营险境,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是中国众多的消费都让美的生产的电子产品得以大行其道。
如果没有14亿中国人这么一个庞大的市场,美的要想取得今天如此耀眼的业绩几乎是不可能的。
东芝集团挥泪大甩卖,而美的接手后却能起死回生,这究竟是东芝的问题,还是经营方法上的问题?要知道这里面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就得先了解一些东芝的发展历程。
在很早以前,我相信大家肯定都听过东芝电器,作为日本曾经物美价廉的产品,可以说受到很多用户的喜欢,而且不仅仅是物美价廉,还质量可靠过硬,能把产品销售到欧美等国家,可以说盛极一时啊。
有句老话说的好,月满则亏,盛极必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没有办法脱离这个规律的,作为日本140年的老品牌,东芝电器可以说是连年亏损,没办法了只好让美的给收购了。
但是美的这次的收购并不是全部都够的,而且东芝以40年的授权作为交换,可以说美的把东芝大部分的产品卖到中国市场上,从而救活了东芝电器,问题上40年以后,当授权的时间到期以后,美的应该怎么办呢?难道不是徒作嫁衣吗?
世界五百强中国企业
世界五百强中国企业2021年世界五百强中国企业排名为:1、沃尔玛。
2、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3、亚马逊。
4、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5、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6、苹果公司。
7、CVSHealth公司。
8、联合健康集团。
9、丰田汽车公司。
10、大众公司。
11、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12、麦克森公司。
13、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14、沙特阿美公司。
15、三星电子。
中企上榜数量领跑全球:2021年上榜的中国企业数量达143家,较上年增加10家,上榜企业数量再次超过美国,蝉联榜首。
相关人士指出,进入2021年排行榜的中国企业不仅在数量上优势扩大,而且企业经营状况在横向对比中也有提升,进一步反映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态势,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实力与潜力。
以上内容参考光明网-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出炉中企上榜数量领跑全球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科-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最新中国企业500强名单2022中国500强企业排名列举如下:1、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3、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4、恒大集团有限公司。
5、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6、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7、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8、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9、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10、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榜单数据分析新上榜的500强企业主要集中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与上年度深圳500强榜单相比,新进入榜单企业共计140家,占上榜企业总数的28%。
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1家,上市公司17家。
从企业规模看,新进入榜单的140家企业中营业收入超千亿级企业四家,分别为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百亿级企业17家,十亿级企业68家,5-10亿元企业39家,5亿元以下企业12家。
世界500强中国有多少个中国世界五百强企业共有54家,包括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万油,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人寿等。
中国入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有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工行、建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等。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公司以投资、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保障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
2020年8月10日,《财富》世界500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位列第3位。
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2位。
中石油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以油气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工程建设、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
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4名。
2020年9月28日,入选2020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排名第3位。
中石化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
中国石化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
在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位居第2名,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仍位列第2。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资金雄厚、管理先进、经验丰富、国际知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连续5年被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为全球1000家大银行之一,连续三次被美国《环球金融》杂志评为“中国最佳银行”。
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20位。
中国建设银行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在2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拥有基金、租赁、信托、人寿、财险、投行、期货、养老金等多个行业的子公司。
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中国建设银行排名第14位。
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31位。
中国农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各种公司银行和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同时开展金融市场业务及资产管理业务,业务范围还涵盖投资银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赁、人寿保险等领域。
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中国农业银行排名第34位。
2018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榜单,中国农业银行排名第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