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马进京
刘瑾,陕西人,原本姓谈,他以死太监王振为楷模,自行阉割,被一个姓刘的太监看中,布置他进宫,所以就改姓刘了。
他进宫后奋发读书,很快具有初中文明水平,被选为朱厚照的侍从。
朱厚照当太子时,刘瑾在东宫伏侍,把少爷哄得团团转,斗鸡玩狗,须臾不得退出这位善解人意的刘公公。所以,朱厚照当皇帝后,很快就对刘瑾加以选拔。朱厚照从太子东宫带入皇宫中的近侍宦官,除刘瑾外,还有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和张永,合称“八虎”,刘瑾为“八虎”之首。
痴呆的刘瑾看到朱厚照不爱读书,四处游逛,以为这是一个百年不遇的时机,他以为只需哄着这个爱玩儿的少年,让他为所欲为地玩儿,就可以管理这位皇帝,让他成为傀儡,自己就可以管理朝政,获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刘瑾
刘瑾为了邀宠,天天进献爪牙、歌舞、角抵等戏法、玩艺给小皇帝,又经常诱惑明武宗“微服”出宫游玩,是皇帝变坏的罪魁祸首。
朱厚照给予“八虎”充沛的信赖,准许他们介入朝政,掌握国度大权。
有了皇帝的支持,刘瑾开局扩大自己的权利,笼络武官团体,并很快开展礼部侍郎焦芳作为卧底,他们秘密团结,沆瀣一气。
内阁首辅刘健联手文坛首领李梦阳、六部九卿内阁整体成员弹劾刘瑾等人十恶不赦,必定杀掉“八虎”,急不可待!
六部九卿: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司。
在弱小的压力下,朱厚照预备屈服了,派司礼监太监王岳去内阁谈判,刘健和谢迁态度坚决
“助纣为虐,立刻杀掉八虎”
,李东阳刚开局缄默不语,在大家的敦促下才示意应该严惩违法的太奸。
王岳原本就痛恨刘瑾,他齐全反对内阁的意见,并立刻回宫回复皇帝。
刘瑾等人吓得魂飞魄散,惊慌万分,像哈趴狗一样被动找到内阁,示意情愿退出京城返回南京,永不干预朝政。
内阁成员用鄙夷的目光冷冷地审视着他们,心里道:死太监!你们也有今天?
“八虎”惶惶无法整天。
眼看胜利在望,内阁成员召散会议,大家群情激昂,示意必定要杀了“八虎”,以空前患。
只要李东阳缄默半天结结巴巴地示意,只需皇帝疏远、赶走“八虎”即可,没有必要斩草除根。
他的倡导惹起了众人的不满,都以为李东阳太软弱。
李东阳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微微地叹了一口吻。
刘健为了到达目标,随即派人与司礼监太监王岳咨询,宿愿获取他的支持。
这一提议正中王岳下怀,他立刻发起其它太监对朱厚照开展游说。
这一天朱厚照被折磨得精疲力竭,等到王岳等人向他进言的时刻,他曾经到了解体的边缘,只好表态:“就这样吧,把他们抓起来吧!”
朱厚照终于妥协了,王岳实现了使命,他派人通知刘健,当天天色已晚,明日一早入手,彻底肃清“八虎”。
刘健如释重负,今晚可以泡个温泉浴,做个保健按摩,而后美滋滋地一觉睡到天明!
外敌焦芳连夜把内阁的方案全盘通知了“八虎”成员,刘瑾联结其它成员连夜进宫去拜见朱厚照。
不愧为演戏高手,不须要彩排,八团体一见到朱厚照,齐刷刷地跪倒在地,气沉丹田,众口一词地放声痛哭,因为哭声太大,差点儿把宫殿的屋顶盖儿掀翻……哭了半天,刘瑾这才启齿谈话,矛头直指王岳,说王岳与武官团体团结一气,要置他们于死地。
十六岁的朱厚照被感动了,他原本就厌恶那些武官,只不过是迫于情势,才屈服于他们的胁迫,听了刘瑾的话,他才发现自己的处境是如此风险,连王岳也遵从武官的指挥,太可怕了!
可我又能怎样办呢?
刘瑾看穿了他的心理,说道:
“天下乃陛下一切,陛下所决,谁敢不从?!”
朱厚照终于觉悟了,原来最终的选择权在自己的手中。
他即刻下令,罢黜王岳的司礼监职务,由刘瑾接任,东厂和宫中事务由八虎中的谷大用和张永统领。
刘瑾实现了逆转,他连夜拘捕了王岳等人,把他们发往南京,而后派人在路上害死了他们。
第二天,刘健和谢迁乐不可支地上朝,听到的却是出乎预料的人事任命,看到的是司礼监太监刘瑾自得洋洋的嘴脸。
内阁成员刘健、谢迁、李东阳提出辞呈,刘健和谢迁的辞职放开被同意,李东阳却被留下继续任职。
这也难怪,外敌焦芳把内阁会议的环节娓娓好听地通知刘瑾,刘瑾以为李东阳与他是同一战壕的战友。
分手的日子里,李东阳痛哭失声,谢迁和刘健用鄙夷的目光注视着李东阳,哼!软骨头!假慈善!
李东阳分明,焦芳的背离只是偶然要素,刘瑾之所以成功,基本要素在朱厚照那里,他不会杀掉他的玩伴儿,而“八虎”绝不会坐以待毙。
刘瑾是一个可怕的对手,要打败弱小的死敌,目前为时兴早,必定期待机遇。
刘瑾管理朝政,风景有限!
刘瑾一时风景有限,内阁改选以后,过后大臣奏章必定一式两份,一份给皇帝,一份给刘瑾。
皇帝基本不看,奏章的审批权实践上掌握在刘瑾手中,所以刘瑾掌握朝政,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立皇帝”。
刘瑾读书不多,水平不高,没有执政才干,贪污行贿成风,整个朝堂乌烟瘴气。
刘瑾设置了外行厂,锦衣卫和物品厂都归他统领。
大小官员进京,都必定给他送礼。
投奔他的大臣越来越多,他的权利越来越大。
杨一清曾担任三边总制,杨一清的师兄李东阳饮泣吞声,静待机遇到来。
杨一清被刘瑾捏造罪名投进监狱,李东阳露面营救,出狱的那一天,李东阳前来接他。
李东阳
李东阳问道:“你有什么计划?”
杨一清叹息道:“先在京城呆着,看看再说吧。”
李东阳突然轻薄道:“不!你必定马上退出这里,不要回家,找个中央隐居起来。”
而后他停上去,象征深长地看着杨一清:“等到须要的时刻,我派人去找你。”
杨一清终于笑了:“好吧,我去镇江隐居。”
有一天,
刘瑾在野堂受骗着文武百官的面向朱厚照提出整顿军屯。
军屯就是当兵的经过种地自力更生,因为军队的初级干部不时占领土地,可供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少,食粮越来越少,很多战士开局饿肚子。
刘瑾为了捞政绩,示意要追查土地,从新划分,参与国度支出,改善战士生存。
朱厚照听了连连拍板:“好主意,你抓紧去办吧!”
大臣们面面相觑,万籁俱寂。
站在一边的杨廷和发现了这个方案的致命破绽,预备站进去讲话。
这时刻一只手紧紧拉住了他的衣襟。
杨廷和回过头,看到了缄默的李东阳。
他又站了回去。
散朝了,刘瑾急匆匆回家,预备自己的方案。
杨廷和拉住李东阳的手:“你刚才为啥拉住了我?”
李东阳奥秘一笑:“你刚才为啥要讲话?”
原来如此!
1510年五月,镇江。
锦衣卫到来杨一清寓居的中央,高喝一声:“上谕,杨一清听旨!”
“钦命,杨一清起复三边总制!”
宣旨的锦衣卫满面春风向杨一清鞠躬:“杨小孩儿,祝贺官还原职,如有不敬,请多包涵。”
原来是宁夏安化王叛乱了。
因为刘瑾文明水平低,把复杂的疑问便捷化,整顿军屯整出了乱子,初级军官抵抗革新,把多交的公粮压在战士身上,战士累赘减轻,引发叛乱。
宁夏指挥使何锦义联结安化王发起叛乱。提进口号“杀死刘瑾,助纣为虐!”
刘瑾慌了,他立刻封锁信息,找来李东阳、杨廷和商量对策。
他们通知刘瑾,只要一团体出马才干平定叛乱。
这团体就是杨一清。
杨一清
刘瑾终于抓住了救命稻草:“就是他了,快派人叫他即刻上马!”
杨一清完结深山练剑生涯,从新出山。
出征将军杨一清,监军“八虎”之一张永。
张永,保定人,从小不青睐读书,四肢兴旺,头脑便捷,面黄肌瘦,长于拳击,脾气火暴,飞腾跋扈,但他嫉恶如仇,比拟正直。
关于刘瑾的恶行,他早就看不惯了,经常对刘瑾提出反对意见。
刘瑾选择让张永去南京养老。
张永间接找到朱厚照:“刘瑾这人不纯粹,想要坑我。”
朱厚照把刘瑾叫来与张永谈判,刘瑾到了以后不搭理张永,对着朱厚照缄默寡言,滔滔不绝地为自己分辩。
刘瑾正说得起劲儿,突然一记重拳落到自己脸上,听到一声断喝:“打不死你!”
刘瑾护住头部,开局与张永厮打在一同。
刘瑾与张永
从此,张永与刘瑾结下了梁子。
怀着刻骨的恼恨,张永踏上了宁夏平叛的路线。
平定叛乱之后,杨一清选择笼络监军张永,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小事。
他约张永到来府内,两团体把酒言欢、谈得很投机。
为欲盖弥彰,杨一清用酒水在掌间写了一个“瑾”字。张永不禁得大骇,他知道刘瑾的爪牙普及朝堂,要拿下他比登天还难,但他向杨一清保证必定会守住这个秘密。
杨一清情急生智,给张永支了几个妙招,说:你雷同是皇帝身边的红人,除掉刘瑾后你就可以替代他,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像吕强、张承业一样,成为千年来的俊杰。
同时通知张永,要还世道黑暗,唯有你才是不二人选。
万一皇帝不信,你就趴在地上叩头哭诉,向皇帝借剑,剖肝挖心以明誓。假设皇上赞同了,你就马上开展执行,不要有半分踌躇。
杨一清知道,要想扳倒刘瑾,重现黑暗必定破釜沉舟。死又何惧!为了天下百姓他宁愿肝脑涂地—这是他的崇奉—在陕西,八年挑灯夜读兴许就是为了当天。
张永情义已决:“豁进来了!我干!这条命老子不要了!”
就在密谋后的第二天凌晨,杨一清向他交出了一切的底牌。
“杨先生,我此去即使能够压服皇上,你有掌握必定能置刘瑾于死地吗?”
张永的意思很明确,我豁出命去干,你的后盾是谁?
杨一清笑了:“有一团体在京城等你,其他的事情交给他,十日内必杀刘瑾!”
“另外要带上这份文书。”
杨一清不紧不慢地从衣袖中掏出一份文书,张永关上一看,我的妈呀!文书上罗列刘瑾的十七大罪行,各种证据短缺,文笔流利,逻辑明晰,言语活泼。
张永从宁夏登程,日夜兼程,1510年八月十五日到了京城。
紫禁城
张永预备进城,刘瑾派人阻拦,张永马鞭伺候,打的阻拦的一帮人逃之夭夭。
张永将喜报上奏给朱厚照,皇帝预备隆重晚宴,请张永吃饭,刘瑾作陪。
晚宴开局,朱厚照宣读嘉奖令,嘉奖杨一清和张永平叛成功,居功至伟!刘瑾后勤保证有力。而后弦乐高奏,美女踏歌起舞,大臣你来我往,人声鼎沸。
朱厚照美酒下肚,春风满面。
大臣纷繁给皇帝和张永敬酒祝贺。
刘瑾滴酒不沾,七上八下地盯着张永。
张永却不看他,只顾大吃大喝。
宴会启动到深夜,众人纷繁散去。
朱厚照还没有尽兴,搂着美女饮酒作乐。
张永兴致很高,陪着朱厚照喝,刘瑾不喝酒,却也不走。
这正是刘瑾的狡诈之处,只需看住张永,不给他谈话的时机,就能临时管理住形势。
后中午了,张永曾经烂醉如泥,刘瑾安心肠退出了。
走之前他吩咐手下:加派兵力,全城宵禁,严禁任何部队调动!
刘瑾的战略确实很高:堵住张永的嘴,看住张永的兵,过两天就收拾张永。
可是刘瑾失策了,他不知道,张永在凌乱的酒席上不时暗中观察着他。
酒宴上失态的他终于麻木了刘瑾的神经,当他看见刘瑾走出大门以后,睡眼惺忪的情态一了百了,智慧和勇气直冲云霄。
“陛下,我无秘密奏报!”
扑通一声,张永跪在地上,关上了杨一清起草的文书。
顽主朱厚照
朱厚照仔细看着文书,很久却没有反响。
“这些事情不去管它了,改天再说,接着喝酒吧!”
话曾经进口,宫中四处是刘瑾的耳目。
张永慌张了,他浑身哆嗦,这时他想起了杨一清坚决的话语:
“绝无法前进!以死相争!”
他突然脱掉帽子,咚咚咚地使劲磕头,脑门上顿时血流如注,拼尽全力大声说道:
“今天一别,臣再也见不到皇上了,望陛下珍重!”
朱厚照终于轻薄起来:“你究竟想说什么?”
“刘瑾有罪!”
“何罪?”
“攫取大明日下!”
可怕的寂静,连空气都凝结了。
十分钟过去了,张永却听到这样一句话:
“天下任他去夺!”
这下彻底完了,张永悲观了,一切无法拯救,江山社稷都不要了,他还要什么?
不!还有一样物品!
瞬间,浑身的血液冲进张永的大脑:
“天下归了刘瑾,陛下预备去哪里?”
朱厚照脸上的愁容僵住了。
刘瑾夺了天下,自己要去哪里?!能去哪里?!
玩了多年,朱厚照终于显出原形,他的脸上布满了杀气:
“去抓他,如今就去!”
那天早晨,刘瑾没有回家,他就近睡在了内值房,为了应答不测风波。
合理他睡得甜蜜之时,忽听外边清静一片,他立刻起身,大声诘责道:“谁在吵闹?”
外边顿时宁静上去,一个声响传来:“刘瑾接旨!”
刘瑾穿好衣服,镇定自如关上了门,他看见了面带愁容的张永。
第二天,权倾天下的刘瑾被抄家,白银五百多万两,奇特珍宝有数。
过了一个早晨,朱厚照有点儿同情刘瑾了,吩咐给牢中的刘瑾送几件衣服。
张永局促不安起来,假设刘瑾咸鱼翻身,自己就完了。
过了一天,李东阳登门通知张永,尽可安心,处置刘瑾的方法很便捷。
又过了一天,六部六科、十三道御史同时上书,众口一词弹劾刘瑾,罪名十九条。
更为致命的是,从新抄了刘瑾的家,发现上千副盔甲,伪造的玉玺,另外还发现刘瑾经常经常使用的扇子面前居然有两把匕首。刘瑾不只私藏武器,还随时预备刺杀皇帝陛下!
够了!够了!朱厚照咆哮道:“狗主子!你真要造反啊!”
刑部经过会审得出论断:刘瑾,欲行不轨,谋反罪成立。
朱厚照指示:凌迟!
刘瑾的同党也被彻底清理。
多行不义必自毙,刘瑾权利土崩瓦解。
哈哈!付出总有报答!正德五年,张永的事业到达高峰,平定了安化之乱,除掉了死对头刘瑾,成了大英雄!皇帝赐张永金牌、银币,岁禄加至三百担,选拔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张永的兄弟区分被封为泰安伯和安宁伯。张永堪称名利双收,显亲扬名。
一个月后,杨一清调上天方,担任户部尚书,不久又接任吏部尚书。
外敌焦芳被逐出内阁。
经过殊死格斗,大明王朝从解体的边缘被拉了回来。
1512年,李东阳放开退休,由杨廷和接任。
1516年,李东阳于故乡坦然逝世,年七十岁。
做能臣不容易。
第一要忠,第二要能。
忠而无能曰庸,能而不忠曰奸,都不是能臣。
但,光是又忠又能,还不够,还得大家都承认。
这第三条最难。
因为嫉妒别人的能,是官场的通病;怀疑臣下的忠,是帝王的通病。
所以历史上的能臣,好下场的不多。
不是生前被贬,便是死后挨骂,能做到生前生后都没有什么人说闲话的,大约也就是诸葛亮。
然而诸葛亮活得好累! 诸葛亮的形象,千百年来走样得利害。
在一般人心目中,他老先生很是潇洒的。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那结果都是事先料定了的。
计谋也很现成,甚至早就写好了,装在一个袋子里,只等执行者到时候拆开了看。
自己则既不必亲自上阵杀敌,也不必操心费神,只要戴个大头巾,摇把鹅毛扇,泡壶菊花茶,摆个围棋盘,便“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真是何等潇洒。
其实,诸葛亮的心理压力大得很。
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际遇,历来就被看作君仁臣忠、君明臣贤的楷模。
尤其是那有名的“三顾茅庐”,千百年来让那些一心想出来做官又要摆一下臭架子的文人羡慕到死。
实际上他们君臣之间的猜忌和防范,没有一天不深藏于心。
君臣关系毕竟不是朋友关系,最信任的人往往同时也就是最疑忌的人。
因为双方相处那么久,交往那么深,知根知底,对方有多少斤两,彼此心里都有数。
这就不能不防着点了。
你看白帝城托孤那段话,表面上看是心不设防,信任到极点,其实是猜忌防范到不动声色。
刘备对诸葛亮说,我这个儿子,就托付给先生了。
先生看他还行,就帮他一把;不行,就废了他,取而代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是扯淡!刘禅的无能,简直就是明摆着的,还用看?无非因为明知诸葛亮之才“十倍曹丕”,自己儿子又不中用,放心不下,故意把话说绝,说透,将他一军。
诸葛亮是明白人,立即表态:“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铁了心来辅佐那年龄相当于高中生、智力相当于初中生的阿斗。
陈寿说,刘备的托孤,“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这种说法,如果不是拍马屁,就是没头脑。
诚如孙盛所言,如所托贤良,就用不着说这些废话;如所托非人,则等于教唆人家谋反。
“幸值刘禅暗弱,无猜险之性,诸葛威略,足以检卫异端,故使异同之心无由自起耳”。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刘备托孤成功,全因为诸葛亮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又为人谨慎,处处小心,这才没闹出什么事来。
但要说刘禅没有猜疑忌恨过,则不是事实。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各地人民怀念他,要给他建立庙宇,刘禅就不批准,说是“史无前例”。
可见刘禅内心深处是忌恨厌恶诸葛亮的。
事实上,一个人只要当了皇帝,就会忌恨手下能力比自己更强的大臣,而且越是弱智,就越是忌恨。
因为所有的蠢才都一样,只要手握权力,高人一等,便会自我感觉良好,牛皮马屁不绝。
一旦发现手下人比自己强,又会恼羞成怒,必欲去之而后快。
刘禅其实也一样。
只不过有贼心无贼胆,有贼胆也无贼力,只好在诸葛亮死后做点小动作,发点小威风,表示他还是个人物。
其实,即便刘禅对诸葛亮真心“事之如父”,也是没意思的。
这家伙实在太蠢。
又岂止是蠢,简直就没有心肝。
他做了俘虏后,被迁往洛阳,封安乐县公。
有一天,司马昭请他吃饭,席间故意表演蜀国歌舞。
蜀国旧臣看了,无不怆然涕下,只有刘禅,照吃照喝,“喜笑自若”。
司马昭感慨说,一个人的无情无意,怎么可以到这个份上(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又一天,司马昭问他:很想念蜀国吧?刘禅立即答道:“此间乐,不思蜀”。
旧臣郤正听说了,就对刘禅说,下次再问,就说先人坟墓远在陇、蜀,没有一天不想的,说完再把眼睛闭起来。
后来司马昭又问,刘禅果然照着说,照着做。
司马昭说,我怎么听着像是郤正的话呀!刘禅立即睁开眼睛,惊喜地说,猜对了,正是他!旁边的人都忍不住笑。
当然,这也可能是为了保命,装傻。
但即便是装傻,也是没心肝。
事实上,除了“乐不思蜀”这句成语外,刘禅对于中国历史半点贡献都没有。
辅佐这么个东西,有什么意思? 所以诸葛亮很累。
又要打天下,又要哄小孩,又怕老的起疑心,又怕小的不高兴,能不累吗?事实上,诸葛亮不像军师,倒像管家。
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亲自过问,亲自操持,即所谓“事必躬亲”。
这固然是生性谨慎,也是势之所然。
不这么做,他怎么能大权独揽而国人不疑呢?他实在是害怕出差错啊! 过度的疲劳,严重损害了诸葛亮的身体;沉重的压力,又使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诸葛亮曾上表致刘禅云:“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公元207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倒在了北伐途中,享年五十四岁,比曹操少活了十二年。
诸葛亮的身体原本是很好的。
陈寿说他“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是个伟丈夫。
如非劳累过度,心力交瘁,岂能逝世于年富力强之时? 诸葛亮实现了他的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其实是累死的(蜀魏交战,相持五丈原。
蜀使至魏军营中,司马懿不问军事,只问饮食起居。
当他听说诸葛亮黎明即起,深夜才睡,罚二十军棍以上的事,都要亲自过问时,便断定说:“亮将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