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喵喵酱
编辑
丨一只侦察喵
最近环球大乱,乱哄哄的基本不知道从何说起。
俄乌抵触就这样打了两三年,近期更有风闻说北约要带兵上战场,大有搞一个东欧版的联结国军的势头,可俄罗斯的导弹还是轰炸个不停。
新一轮的巴以抵触双方也沉着不上去,最近虽然内塔尼亚胡撤军了,但明眼人都能看进去,自从上周他们把伊朗大使馆给炸了以后,如今伊朗这个中东大玩家也想要下场参战了。
形势不时更新,抗争的资讯一条接着一条,所以即使是生活在这个敌对国度的我们,也照旧有些忧愁,万一环球大战真的迸发了,那可怎样办?
有一说一,我们真的不怕卷入其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在近代史上那么孱弱,也照旧坚持了上去,所以没有理由说到了当天,人民子弟兵保证不了人们的安保。
网上还有很多人把或者到来的环球大战称之为“S3赛季”,其中局部人甚至关于大战迸发有一种别样的兴奋感,他们宿愿经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抗争扭转如今的环球格式,扭转国际次第,甚至扭转团体的出路命运。
俗话说厌战必亡、忘战必危,我们不怕抗争,但也不宣扬武力。周边的某些国度不时在虎视眈眈,他们惧怕中国这头猛虎,但心中也无时无刻想着中国能够犯些错误,只需中国犯错,那就是他们的可趁之机。
晚清中国的命运犹在眼前,所以更多的人只是担忧,我们中国的兵力究竟够不够用,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好儿郎,非必要真的不能让他们在前线流血就义,可如今全环球都在裁军,假设真到了必定拔剑的时刻,中国究竟行不行?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这甚至都不能算一个疑问,我们把日自己打回了他们老家,把蒋介石赶到了那个小小的岛屿上,更是在野鲜真刀真枪地和美国人打了一次性。
这几场大战通知了全环球,中国人不是好惹的。
所以我们领有了几十年敌对开展的良机,除了西边印度不长眼地和我们起了一次性抵触,北边珍宝岛事情和苏联交恶,以及北方越南不时寻衅之外,我们曾经很久不动兵戈了,但江湖上依然有我们的传说。
俄罗斯军队计划扩张到150万人,假设战事不完结那么军队的规模还会参与,波兰在去年甚至间接裁军到了40万人,似乎也确实担忧重蹈二战时间的覆辙,就连我们旁边的日本韩国也在招兵买马。
等到了去年年底往年年终,各国像是在搞军备比赛一样,简直全都参与了军费支出,整个地球就像是架起了油锅,就看谁先沉不住气,率先合纵连横开局环球大战。
形势越来越弛缓,可我们昔日高峰的600万大军到了当天,居然只剩下了200万人,够不够用?假设不够用那怎样办?预备役能不能及时地顶上去?
都知道我国的疆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假设像其余国度那样戍边的话,即使是200万人也不够用,由于我们国际的军区也须要有短缺的兵力,以便随时应答的或者出现的敌军。
可我们是中国,所以我国边陲不须要有着大量部队戍边,即使真正迸发了抗争以后,我们的战役力也绰绰缺乏。说一个令人感到悲凉的事情,在现代抗争中,陆军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小。
21世纪的抗争拼的是国力,是财产,假设环球真的逼得中国也参与抗争了,那么率先开局的恐怕是海空战役,五代机在蓝天上分出输赢,航母则在陆地之上殊死格斗。
届时各种高科技武器纷繁下台,西风各种型号的导弹就是期待这一天的,雷达恐怕早就全功率利用了,二炮部队也马上开局部署相应起来,火箭军此前名声不显,但此时必定光耀天下,请大家必定置信,我们国度如今的国力足够把火箭军武装到牙齿,相对领有灭国之威能。
当然,假定,假定我们的海空部队输掉了这场抗争,死敌的舰队和前线基地照旧坚持着有生力气,那么我们的陆军就该上了。
这种或者性不是没有,有数军事专家都在推测判别抗争失败后会如何,但这种事情出现的几率真实是太小了,由于我们的海空力气损失殆尽以后,接上去还有压箱底的关键武器——核弹。
我们都不想撕破脸,也不想干出消灭地球的事情,所以接上去我们就先假定没有核弹。陆军顶上去了以后,策略方向和体系照旧是围绕弹道导弹开局的,那些战场上的团体勇武没那么关键了,我们也不至于马上就开局和死敌打巷战,而是靠着发射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击溃死敌。
为什么?由于中国是惟逐一个有着全品类工业种类的工业国,人类开展了数千年,我国是惟逐一个达成这种成就的,到时刻工厂开动,陆军再也不会有当年我们那些晚辈烈士们的“火力缺乏恐惧症”了。
当年几个红军战士分一条枪早就是昙花一现了,到那时刻,我们的100万陆军战士惟一须要做的,就是在包全充沛的状况下,在适宜的机遇适宜的地点把那该死的弹药打进来,相对不能让死敌进入我国一寸领土。
一寸山河一寸血可不是说着玩的,国度为了防止被侵略,早就做好了一系列的后勤保证上班,五大战区陆军下属的13个团体军早就做好了保养敌对的预备。
很多人不明确裁军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裁军是为了强军,在军改之前,我们的团体军只要局部部队才有陆航旅和陆航团,如今一切团体军都有了自己的空中突击旅,基本上也就是陆军有了半个空军,一共2000多架各种类型直升机足够死敌喝一壶的。
片面机械化和信息化后的陆军,是一支机动力很强,不再依托重兵防卫的新式部队,也就是说,脱胎于现代名将白起、孙武、韩信、李靖、霍去病的战术基本上都被摒弃了,《孙子兵法》顶多对策略上有参考意义,我们的军力和科技曾经到了和传统陆军齐全不同的级别了。
所以,这支部队全环球都极端敬畏,他们真实不敢触怒这样的森然巨兽,我们可以大胆地假定,即使有一天中国人民束缚军一切的部队都打光了,一切的番号都打没了,我们还有足足2个齐装满员的正军级武警机动总队和机动支队。
我们还有高达3000万人的预备役,这些人都是面黄肌瘦的壮年,绝大少数都接受过严厉的军事训练,相对能够保家卫国,这可是3000万人,即使是二战时间的苏联也得衡量一下,这是如许恐惧的数量。
再做一个最悲观的假定,真到了日暮途穷的时刻,唱着义勇军启动曲的中华男儿的极限应该是1亿战士,这雷同也是我国所能供养战士的切实极限,这是1亿武装起来的战士们,没有哪个国度不惧怕。
有个笑话是这样说的,假设真的到了那时刻,叫“王超”这个公众姓名的战士们都能编成一个旅,想要分到一个死敌恐怕都得摇号,铺天盖地都是人绝不是虚妄,而是死敌的噩梦。
所以,关于我们束缚军来说,200万人相对足够了,在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中,坚持200万人作战部队,周边的国度和全环球总算是安心了。假设有一天他们听到,中国适龄青年强迫从军的时刻,必定会意惊胆战,这就是我国200万作战部队的意义所在,是敌对的最大基石。
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蒋介石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均告失败。
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办法,企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区物资来源,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
对红军来说,屡战屡败的蒋介石这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
只可惜此时红军已失去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被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把持,红军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道路。
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和200余架飞机,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他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三、第六两路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以重金收买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东边境。
以所谓政治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近百万兵力的军事围攻。
红军由于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放弃了最拿手的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打阵地战,只能局促回旋于堡垒之间,造成被动之势。
而国民党军队依靠兵力优势,五里一推,十里一进,给苏区增加了不少的困难。
陈诚、薛岳部逐渐占领了广昌、兴国等地,迫使红军退至白水、头陂构筑工事。
蒋介石看到红军采取打正规战和他拼火力,越发起劲了。
他又调来重炮兵到江西配合他的10个纵队近30个师兵力加紧进攻,9月底,又攻占了宁都等地,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1、3、5、8、9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余人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被迫开始突围长征。
其中1军团人,3军团人,5军团人,8军团人,9军团人。
此外,还有两个独立纵队:军委纵队4695人,中央纵队9853人。
经过20多天的作战,红军先后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
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企图,于11月20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25个师的兵力,分五路追剿红军,同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界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并手谕前线各部队:“力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
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长征中最残酷的一仗:湘江战役。
敌人利用宽阔的湘江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前有湘江拦阻,左有广西军,右有河南军,后有中央军和广东军阀穷追不舍,处境万分险恶。
25日,中央军委发布抢渡湘江的作战命令,令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迅速抢渡湘江,通过敌第四道封锁线。
26日,红1、3军团主力迅速前进,先头部队红2、4师各一部于27日在广西的兴安、全州间抢渡湘江,至当日晚,红军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间60华里长的湘江两岸。
此时,军委纵队距最近的湘江渡河点只有80多公里,如果轻装急行军,一天即可赶到。
可是,由于山路狭窄,加之后续部队携带着从苏区运出的大量物资,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宝贵的机会白白地丧失了。
11月29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
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
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
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
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
12月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于半渡中。
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
狭路相逢勇者胜。
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
至当日17时,我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5昼夜,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4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红军会成为“石达开第二”吗?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
这时蒋介石又集中约40万兵力向遵义地区进逼,而这时中央红军只有3.7万人,面十分严峻。
为摆脱敌军,红军决定迅速北渡长江,向川西或川西北挺进。
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开始北上,分三路纵队向赤水方向急进。
由于敌先我占领赤水城,我攻城未果,军委决定首先集中主力围歼尾追的川军4个团。
由于敌情变化,我未能全歼敌人。
为避免被动,军委决定撤出战斗,西渡赤水,向古蔺南部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1月29日凌晨,中央红军主力分3路纵队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
但此时敌人已在长江北岸部署了36个团的兵力,全力堵我北进,各路敌军形成一个大包围圈向我逼近。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扎西集中。
2月10日,正当国民党主力大部被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地区敌人兵力空虚之机,军委决定避实就虚,调动敌人,转兵东进,再入黔北,寻机再打击尾追的薛岳集团。
2月18日至21日,中央红军由太平渡、二郎滩等地东渡赤水河(二渡赤水),向敌兵力比较空虚的桐梓地区挺进。
24日我占领桐梓县城,准备夺取娄山关。
娄山关是贵州北部大娄山中最重要的山口,是当时四川通往遵义的唯一通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贵州军阀王家烈在此部署了4个团的兵力,25日早晨,红3军对娄山关发起猛攻,经激战,于当晚攻占了娄山关。
敌为夺回阵地,调集了约6个团兵力疯狂反扑,但都被我英勇的红军将士击退。
在红1、3军团的打击下,敌仓惶南逃。
为了不给敌以喘息之机,红1、3军团不顾疲劳,继续向遵义方向展开了追歼战,重占遵义城,黔军弃城南逃。
此时,向遵义增援的敌吴奇伟的两个师孤军冒进,我果断抓住了战机,红1军团以勇猛的行动直插吴奇伟的指挥部,敌一部惊慌逃过乌江,并砍断浮桥,敌尚未渡过的1000余人和大批军用物资被我俘获。
红2军团也于黄昏歼灭敌59师大部,遵义之战胜利结束。
3月初,敌又重新纠集兵力,向遵义进攻。
我军于3月10日放弃遵义。
为调动敌人,寻找战机,16日,红军在茅台及其附近地区西渡赤水河(即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向古蔺方向前进,敌为防止我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前堵后追。
就在敌再次扑向川南将要对我形成包围之际,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又突然掉头向东,于3月21日在二郎滩、太平渡一线四渡赤水,向南迅速渡过乌江,直逼贵阳。
就在蒋介石手忙脚乱调兵保卫贵阳之际,红军已乘虚进军云南,随后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四渡赤水战役中,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正确指挥下,将运动战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共歼敌20个团,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
毛泽东经过娄山关,被山势的雄浑和红军将士的英勇所感动,赋词述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中央红军北渡金沙江后,在会理地区进行了休整,并召开了会理会议,决定继续北上,同红四方面军会合。
随后,红军绕过西昌,向大渡河兼程急进。
与此同时,蒋介石为防止我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一面电令川军阻止我红四方面军南下,一面令薛岳部迅速渡金沙江北上,同时令杨森部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妄图利用大渡河的险峻,使中央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1935年5月24日,中央红军通过大凉山后冒着大雨兼程北进。
担任先遣队的红1师1团急行军80余里,首先赶到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以迅猛的动作消灭敌守军两个连,夺取了一条宝贵的渡船,控制了渡口。
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两岸峭壁林立,水流湍急。
当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就率数万大军进抵大渡河南岸,在安顺场渡口陷清军重围,最后全军覆没。
如今,中国工农红军又来到这里,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数万红军将士的生命。
安顺场渡口宽百米,恶浪翻腾,河对岸有川军第5旅的一个营防守,并已构筑了工事,而红军只有一条小船,一次投入的兵力太有限了,但军情紧急,别无选择。
红1团精心挑选了17名勇士,组成了渡河突击队,为加强火力将机枪连和军团炮兵营集中到渡口,并抽调红军著名的神炮手赵章成和红军团的三个特等射手,用两门迫击炮和数挺重机枪进行支援。
红军先遣队司令员、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先遣队红1军团政委聂荣臻也亲临一线指挥。
5月25日晨,素有开路先锋之称的红1团在团长杨得志的指挥下,开始强渡大渡河。
在红军炮火支援下,一叶小舟载着第一批9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在惊涛骇浪中向对岸冲去,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只有超凡的红军战士才有如此的勇气。
小船终于靠上了河对岸,勇士们攀上了陡峭的河对岸,在我炮火的支援下冲进敌工事,与迅速到达的第二船勇士一起,一阵猛烈冲杀打退了敌人,控制了渡口。
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大渡河终于被红军打开了一个缺口。
但由于安顺场水流太急,无法架桥。
25日一整天,仅红1团还未全部渡过河,而敌薛岳部正向大渡河昼夜急进。
26日,军委决定改向西北,争取并控制泸定桥渡河点,以取得战略胜利。
27日,红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领下,以强行军的速度,向泸定桥方向飞奔。
山路泥泞,天降大雨,又不断遭到敌人袭击,红4团以顽强的意志,强行军160公里,于29日晨抢在敌援兵到达之前赶到了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是一座著名的铁索桥,桥长100多米,宽2.8米,由13根碗口粗的铁索组成,桥身有铁链9根,上铺木板以作桥面,其余4根在两侧作为扶手。
但此刻,面对红4团将士的只剩下9根光溜溜的铁索,桥面的木板已被敌人拆去,桥下是汹涌泡哮的河水,对岸就是泸定城,敌川军第4旅第38团一部早已筑好了工事,黑洞洞的枪口指向泸定桥。
但是红军总能创造惊人的奇迹。
下午4时许,在全团司号员激昂的军号声中,夺桥战斗打响了。
各种轻重火器向对岸发出密集的弹雨,22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的突击队攀上铁索,向对岸爬去,在敌人的枪弹中,有人中弹掉下桥去,但突击队员仍顽强地一步步接近对岸,后续部队则一边铺木板一面跟进。
敌在桥头燃起大火,但也未能阻止我突击队员,他们穿过熊熊烈火,迅速消灭了守桥之敌,并支援后续部队攻占了泸定城。
飞夺泸定桥的成功又一次使红军转危为安,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至6月2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由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
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
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红军爬雪山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
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
如果你能在山上张开嘴,山神就会把你掐死。
总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
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
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攻打印度,日军10万大军,为啥打一仗就不敢打了?
嚣张至极的日军曾动用十万大军企图占领印度,但却遭到惨败,以至于再也无力阻止大规模的进攻。乍一听,这场战役似乎给“三哥”增色不少。可是,真正大败日军的并非印度军队,而是英军和我们的远征军!
说起这个问题,需要指明一点,那就是二战期间的印度为英属殖民地,所以印度的土兵们基本是受英殖民者调度的,而由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使得日本军队所面临的对手,也不仅仅是英军和印度土兵。
当时的日本,一直醉心于所谓的“大东亚共荣”,企图在亚太地区搞霸权。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势必要向东南亚和南亚扩张。由于欧洲战场吃紧,德国方面也希望日军能更多地给英军造成压力,在缅甸、印度一带取得战绩。
在这样的形势下,一度在东南亚猖狂的日军,还真就向英属印度殖民地发起了攻势,而它兵锋所指,就是英帕尔地区。这场战争,这便是历史上的“英帕尔战役”。
这场战争的结局,可以说是大块人心。日军总共投入了大约十万人的兵力,可最后有一大半人丧命,除了死在战场上,还有大部分是因饥饿、瘟疫等原因死亡或失踪。可以说,整个战争中,日军的处境相当悲惨。
那么,原本战斗力颇为强劲的日军,为何会在英帕尔一败涂地呢?
简单来讲,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原因:
另外还需指出的是,在战争期间,美军动用飞机向盟军提供了武器支撑,这使得盟军能够在武器装备上占据优势,加上原本就占据地理优势,更加导致了日军的大溃败。
这场战役自1944年3月8日开始,到当年7月10日日军投降,使得日军损失了约6.5万人。须知,当时日军驻缅总兵力也不过15万,这使得它再也难以发起大规模的主动性进攻。
经过英帕尔战役,日军在东南亚基本上处于被动防御,只能负隅顽抗。也正因如此,有人将这次战役视为日军缅甸一带大溃败的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起因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不宣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仿佛转眼间,距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过了60年。
回顾历史,分析这场人类社会经历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对今天的世界有着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
认真吸取历史的教训,人类才能真正避免再次走入战争的深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祸根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与协约国在法国巴黎东北的贡比涅森林签订投降协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宣告结束。
战争结束后,协约国集团于1919年和1922年在巴黎和华盛顿先后召开了国际会议,讨论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问题。
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最终建立了战后初期的国际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德国问题。
许多人认为:协约国不承认德国的大国地位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因此,当时许多欧洲政治家天真地相信:只要能够处理好这一问题,就可以使欧洲避免另一场战争。
但是,英、法、美三国操纵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在处置德国时采取了“以暴治暴”的方法,使德国丧失了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在德国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从而背离了制定这一条约的初衷。
一纸和约真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德国问题吗?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余年,无论协约国集团在处置德国问题时怎样大发仁慈,都难以改变德国老百姓心中约定俗成的基本认识:战争赔款是德国贫困的根源。
不管是濒于破产的商人、收入菲薄的教师,还是失业的工人,都把他们贫困的原因归咎于战争赔款。
在德国人看来,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普鲁士占领了100多年的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国际联盟和波兰共同管辖)成为了自由市,波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同德国本土分割开,德国丧失了所有的殖民地,所有这一切带给德国的只有贫弱和苦难。
德国人认为,摆脱困境的根本方法,是推翻压在他们头上的《凡尔赛和约》。
此时,大多数德国人心中想的只是:复仇!复仇!复仇!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出现恰恰迎合了德国人这种急于报复的极端民族主义心理,因而轻易上台执政。
在巴黎和会上,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没有获得他想要的特权,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奥兰多回国后政府倒台。
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主要国家日本,其膨胀野心也与华盛顿会议上处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殖民地、重新划分远东政治格局有关。
因此,后来的历史学家们不客气地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分赃不均的产物,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的畸形儿! 姑息养奸 法西斯泛滥世界 20世纪30年代,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以1939年纳粹德国侵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束,中间穿插着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在这十年中,世界从烽火点点到硝烟成片,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世界大战的深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普遍幻想今后永远不会再有另一场世界大战了,饱受战争之苦的欧洲各国“和平主义”思想过度泛滥。
“和风”劲吹之下,欧洲各国大规模裁军,对纳粹党在德国上台可能造成的危害疏于防范,形成了它得以壮大的外部条件。
同时,英、法、美等国家对于德、意、日在全世界的侵略行径不闻不问、姑息养奸,使得法西斯毒瘤泛滥世界,成为危害人类和平的重大隐患。
1933年,和平的热望鼓动着大多数英国人,法国人则在德法边境修筑了蜿蜒几百公里的马其诺防线,并在德国东部联合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组成制约德国的“小协约国”集团,自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永享太平了。
与此同时,纳粹党执政后的德国却在悄然重整军备,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并秘密发展被《凡尔赛和约》禁止的空军和坦克部队。
意大利和日本这两个法西斯国家也争相扩军备战,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政府一面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一面将希望寄托在英法主导的国际联盟身上,希望由“国联”出面制裁日本。
英法把持的“国联”虽然高举“道义”的大旗,但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却裁而不制。
这一方面是由于西方列强要维持与日本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若翻翻历史书就会发现,它们中哪一个没有过类似侵略行径呢?此时,被世界舆论寄以厚望的美国罗斯福政府又埋头于“新政”,不愿涉足国际事务,这无异于鼓励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
国际联盟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开了一个既可悲又可怕的先例。
在这之后,法西斯国家摸到了“绥靖政策”的脉搏,在世界各地频繁侵略,最终将世界推入了大战的深渊! “绥靖政策”将世界推入大战 希特勒上台伊始,恰逢德国陷入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之中。
凭借手下能臣沙赫特(时任德国经济部长)的经济才能,德国的经济实力几乎发挥出了全部的潜能。
但是,饱受《凡尔赛和约》制裁的德国军队早已不再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了。
甚至到了大战爆发的1939年,德国人还根本没有为一场长时间的战争做好充足的准备。
那么,是什么力量导致法西斯国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冒险孤注一掷,但又不断得手,从而将整个世界拖入一场几乎灭绝人类的世界大战中去呢?答案是:“绥靖政策”。
什么是“绥靖政策”?一般的解释是:西方列强为防止战火烧到自己头上,以牺牲弱小国家为代价换取自身的苟安。
如果没有此时英法等世界主要国家所奉行的“绥靖主义”,希特勒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政客、一个跳梁小丑而已。
那么,英法等国是如何“绥靖”希特勒的?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悍然撕毁《凡尔赛和约》,3.5万德军奉命进入了莱茵非军事区。
当时的德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与驻扎在莱茵河对岸的法军有很大差距,因此希特勒在入侵之前还下了这样的命令:一旦遇到法军的抵抗就立刻撤退!但法国政府在希特勒的挑战面前畏缩不前,英国政府又采取“超然”态度,使得希特勒顺利度过了“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
希特勒挑战《凡尔赛和约》的第一个动作得逞了。
同年年底,德、日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次年11月,意大利宣布加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形成。
1938年3月,奥地利总理舒士尼格与国内民族主义者矛盾激化。
11日晚8时,纳粹党人赛斯·因夸特在德国的支持下就任奥地利总理。
当晚9时10分,赛斯·因夸特发出电报,请求德国援助。
但希特勒早在当晚8时45分就已命令德军进军奥地利。
3月13日,奥地利正式并入德国。
其实,当时德军在入侵之前根本没有做好作战准备,其车辆有70%在路上抛了锚。
德奥合并,更准确地说是德奥合并的方法和结果,使希特勒摸透了“绥靖主义”者的底牌,使他在通往大战的路上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德军入侵奥地利的整个过程进行得出奇的顺利,以至于希特勒本人也被这种胜利的情绪所感染。
在这之后,他以在民族问题上处理不当为由,抓住捷克斯洛伐克不放,迫使捷给予其境内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以“自治”。
拥有几十个师、数十万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装备还是比较精良的,其战斗力足以抵抗德国军队的入侵。
但这支雄师在英法“绥靖政策”的压力下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1938年9月15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生平第一次乘飞机出行,赶赴希特勒在慕尼黑郊外的别墅伯希特斯加登。
根据会议记录,张伯伦没有问过能否保持一个领土完整的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也没有问过这对西方列强会产生什么样的战略影响,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完整,就拍板把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了希特勒。
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慕尼黑会议上的另一个“绥靖主义”者。
在9月18日的会议上,法国总理达拉第力图使英国人相信:希特勒是个诚实办事的人,他在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人居住地之后,绝不会再寻求其他非德意志人居住的领土。
张伯伦则说:“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现在向他们提出的建议并确定不会同时发生军事政变的话,英王陛下政府准备参加拟议中的保证。
”达拉第的一句话把英国推进了世界大战,而张伯伦的一句话又把捷克斯洛伐克投入了民族苦难的深渊。
9月29日,张伯伦与达拉第、墨索里尼、希特勒在慕尼黑举行了四国首脑会议,正式签署了《慕尼黑协定》。
协定签字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张伯伦和达拉第向他们宣布协定的内容,还告诉他们:“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决词”。
返回伦敦,面对机场上欢呼雀跃的人群,张伯伦不禁高喊:这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将伟大的和平从欧洲大陆带回! 但是,没过多久,法西斯的炸弹就落到了他们的头上。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
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日对英美宣战,大战真正具有了世界规模。
“绥靖政策”的苦果终于砸到了绥靖者自己的头上。
参考资料: